所属地区: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适合人群:所有人 出游难度:轻松
适合天数:2天 花费预算:2000元 适合时间:3月--10月
坝美其实不是秘密。
当地人都知道——坝美,只能摇着竹筏从村前村后的两个溶洞进出方可到达的一个地方。那里的壮族人们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,整座山谷就是他们开垦出的风景。春天,桃花掩映绿水,金灿灿的油菜花摇曳着春风。人们毫不避讳地在河里洗澡嬉戏,孩子们捉虾摸鱼,从小就有很好的水性。农闲时,人们喜欢在村子里最大的榕树下面唠唠家常、讲讲过往的故事。但由于交通不便,乡政府的政策无法到达这里,他们就自选村长,孩子们上学也只能在附近的法利村上学,只有周末才回来。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不识字,也不会说汉语,有的甚至从未出过洞。就这样,春风一来一去,一去一来,坝美游离在时间与地域之外,自得其乐。
这世界上真的有桃花源?
2003年,很多报纸杂志上出现了两个字:坝美。由于和陶渊明描写得桃花源惊人得相似,被人们称之为“最后的世外桃源”。越来越多的人闻风而来,来释放自己的桃花源情结。从此,坝美被拉入了世俗的时间与地域里。其实,我很羡慕第一个发现坝美的外地人,他肯定似武陵渔人一样,惊叹于这里的简单与纯粹。
失去坝美从到达开始
如今的坝美比想象中有名,往来穿梭的游人鳞次栉比,让我感慨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到此时此刻是否已随流水而去,通亮的电灯、彩色的电视、绚丽的手机和转而经商的坝美人或许昭示着一个时代桃源梦的破灭,我不想多说什么,或许坝美人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幸福,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态度去审视这样梦境般的地方,这样的梦一旦与现实有所偏差我们就会惋惜和痛恨。我百思不得其解改变对于坝美是不是件好事?我不知道,但我只看见,河边,风车嘎吱,耳边传来捣衣声,在我的相机镜头里一位村妇看着我纯净地笑着……
■景点介绍
坝美村位于云南省广南县,被誉为中国“最后的世外桃源”,在好奇的旅行者到来之前,这里的壮家人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,村子不通公路,唯一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溶洞。直到近几年,坝美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,人们感慨于她的静谧、她的特别、以及她的风情与艳丽。
游玩季节:坝美最美的季节在每年的初春,这时河谷里开满了粉色的桃花,配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,将田园风情演绎到了极致。
门票:100元。需要注意的是,坝美收费的景点包括桃源洞、猴爬岩、桃花谷和汤那洞,其中桃源洞和汤那洞就是进出村子的两个溶洞,需要坐船,桃源洞是入口,汤那洞是出口,而且去猴爬岩也需要坐船。从猴爬岩到汤那洞出口可以乘坐马车。所以门票包括4个景点、三段船票和一段马车。
在坝美,寻找……
目标1:记忆中的桃花源
在坝美,寻找一份宁静,闲逛之余,偶遇河边聊天洗衣的壮家妇女、田野里玩笑打闹的孩童、奋力撒网捕鱼的壮家汉子、以及阶台前纳鞋底的阿婆,这一切只需要静静看着听着,无需叨扰,只是感慨于自己的到来是否是一个美丽的错误。
目标2:裸浴的男人们和女人们
清澈的河水从坝美的洞口流出后不久便在坝心分了个岔,左边的称“男河”,右边的称“女河”,中间天然的月牙状的小岛被寨里人叫“桃花岛”,岛上种满了粉嫩的桃树,芳草鲜美、落英缤纷。坝美一直延续着一种古老的风俗——裸浴。每当夏日炎炎之时,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就会在夕阳下山之前,来到桃花岛,分别下到“男河”、“女河”中,男女皆一丝不挂,天然沐浴,且相互之间绝不会越“雷池”一步。如今,很多的男人女人们已经选择在黄昏或者黑夜裸浴,只有孩子们还在赤条条地在河里抓鱼摸虾,好不欢乐。
目标3:大榕树下的那些事儿
说起坝美的大榕树,她是村里最古老、最神圣的树,而且她知道的事情可不少,村里的人们农闲时就会聚到大榕树下讲起曾经的故事,从坝美的历史传说,到家长里短;从战乱纷纷到欢歌盛舞;从田里庄稼到甜蜜的情话。古老的榕树承载和见证着坝美最真实的感动。
目标4:抽水烟的壮族男人们
在坝美,男人们喜欢坐在一起抽着水烟,讲着村里的故事,打发着时间。抽水烟可以静气凝神,寨子里的男人们很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。走在坝美,和抽水烟的男人们聊聊天,听他们讲诉村里的大事小事、过去与现在,打发一个幽静的下午。
目标5:漂亮的坝美女人和柔软的情歌
在坝美,不会干两件事情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,一件是织布做衣服、另一件就是唱情歌。壮族女人很爱漂亮,心灵手巧,身上穿着的衣服全部自己缝制,平日的打扮为黑头帕、花头巾,青、蓝、黑、白色圆领、宽袖、宽腰、左斜襟圆摆衣,黑色长裤,绣花布鞋;盛装时为黑底花格帕角包头,黑、蓝、紫色圆领、窄袖、窄腰、左斜襟鸟翅形圆摆衣,黑色百褶和长裤,脚穿绣花布鞋。
壮族山歌的“幺妹调”、“迎客调”、“敬酒调”等婉转动人,听说坝美村村长在大榕树下用老辈人教的老调子,硬是把村里的黄家美女对山歌对到了家中。
目标5:漂亮的坝美女人和柔软的情歌
在坝美,不会干两件事情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,一件是织布做衣服、另一件就是唱情歌。壮族女人很爱漂亮,心灵手巧,身上穿着的衣服全部自己缝制,平日的打扮为黑头帕、花头巾,青、蓝、黑、白色圆领、宽袖、宽腰、左斜襟圆摆衣,黑色长裤,绣花布鞋;盛装时为黑底花格帕角包头,黑、蓝、紫色圆领、窄袖、窄腰、左斜襟鸟翅形圆摆衣,黑色百褶和长裤,脚穿绣花布鞋。
壮族山歌的“幺妹调”、“迎客调”、“敬酒调”等婉转动人,听说坝美村村长在大榕树下用老辈人教的老调子,硬是把村里的黄家美女对山歌对到了家中。
追根溯源,据说一千年以前,北宋壮族领袖侬智高不屈民族压迫,起兵反宋,皇佑四年(1052年)5月,他在邕州(今广西南宁)昆仑被狄青打败后,率兵退入继父侬夏卿为首的特磨道(今云南广南县),至和二年(1055年)宋朝廷派杨广文率兵围剿,侬智高率部下突出重围转移到阿科(今广南阿科乡)与宋军周旋,终因寡不敌众撤出阿科转战于开远、蒙自、丘北等地。其女儿在转移中逃遁到十分偏僻的坝美,改名换姓隐居,后来与一个壮族青年结婚繁衍后代,逐渐形成一支壮族村民,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。
坝美村在中国现代化的浪潮中是什么样子的?
坝美村的存在于当地人并不是秘密,只是因为交通不便,乡镇行政管理没能有效到达这个村子,村里人此前自选村长,也不交公粮。由于地域阻隔,不便与外界沟通,生产方式落后,耕耘的土地收获只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。又因长期封闭,人们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,老一辈人都不识字,不会说汉语。年轻一代小时是由大人划船送到洞外的法利村小学读书,因来回不方便只有住校,到星期六下午又划船到洞口等待学生放假归来坐船回家。由于年轻一代受过小学文化教育,普遍都会说汉语,也有外出打工的。2003年由政府拨款在村里建起一所小学,解决了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,由两个男教师教43个学生,课本费全免。
坝美,壮语意为“劈柴之地”。为什么叫“劈柴之地”?
据老人们介绍,坝美这地方原来是一片沼泽地,没有人烟。几百年前,广东省南海县江夏堂那边发动一场部落战争,强势部落的很凶悍,弱势部落打败了。黎家因为同情弱势部落,被强势部落追杀,东躲西藏逃到坝美,一齐逃来的还有黄家、农家。每年献祖宗时,黎家最先到,献三十晚上黄家第二到,献大年初1农家最后到,献大年初二,此习俗保留至今。陆家是后来姻亲关系迁进来的。黎、黄、农姓的祖先到坝美后,从四面山上砍来一背一背的柴,把沼泽地垫干,在上面栽田种谷,繁衍人烟,并把这地方叫“坝美”。